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由0414說起

0414(洞四么四)指的是白曉燕專案,正是白曉燕被綁架的日期,前陣子看到某電視臺又在播報整個案件經過,有些感觸。


看了這麼多年,這麼多次鉅細靡遺的報導,不知道過程中所有被害者家屬是怎麼經歷過來的。每年都要被迫讓當年的畫面重新上映一次,雖然就算不製播這類節目,傷痛也不曾消失,但是對於這類已經破案、結案的事件,新聞從業人員是否可以想想以其他的方法來記錄這些曾經讓社會大眾震懾的事件,而不只是舊瓶裝新酒,老話重提。


那一年是我們搬到五常街附近之後幾個月,爸爸剛好在那段日子到美國探望祖母,老弟那時讀大學外宿,家裡只有老娘、老姊跟我三個女流之輩。


當時五常街是陳進興等人經常出沒的地方,雖然我們家離五常街槍擊案發生處還有一段距離,可是風聲鶴唳的狀況還真是輸人不輸陣。


就在槍擊案發生後的某個晚上,我跟老姊正準備帶豬豬(我家的狗)放風去。因為我們住頂樓,為了怕豬豬體型大嚇到鄰居,按照習慣我們會先出來看看有沒有鄰居在樓上活動,等確定沒有人之後才放豬豬出來,繫上項圈鏈子之後才坐電梯下樓。


那晚老姊先上樓探查,接著回頭跟我喊:沒人,可以上來了!我放豬豬上樓之後,自己在後面慢條斯理穿鞋子。


頂樓明明一片烏漆摸黑,但是豬豬卻反常地對著黑暗中吠叫,當下老姊以為有鄰居在,趕緊安撫豬豬情緒,可是豬豬非但無法安撫,還越吠越兇,但就是沒有踏進黑暗中。


在豬豬的吠叫聲中,我趕緊穿好鞋子上到樓梯間(還未到頂樓),仰頭一看,有一個男人從黑暗中以很慢的速度走出來,不是別人,就是陳進興。


豬豬持續對著他吠叫,並慢慢的往後退,老姊退在一邊靠著牆壁,一直跟他道歉說不好意思狗一直叫。


他手裡拿著一個很普通(像股東會發放的贈品)看起來沉甸甸的黑色男用手提包,眼睛在我們兩人一狗身上不停巡迴,面對一隻狂吠、作勢撲上去的大型犬,眼裡卻未曾露出一絲恐懼,就因為這點讓我們更加肯定這個人就是陳進興。 


事情發生的當下我絲毫沒有害怕的情緒,只是目不轉睛看著他沿著樓梯慢慢往下走,接著等電梯,電梯往下停在五樓之後就沒有動靜,不知道他是走下樓或是進入五樓躲藏。


住五樓的是一對母女,幾天之後就發生女兒被陳進興挾持的事件,後來發現是陳進興抓錯人,加上五樓的媽媽在第一時間報警,幸好母女平安。不過那天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的警察在整棟公寓上下搜尋的情景真的讓人心驚膽戰。


隔天好幾家電視台都來採訪,所有鄰居通通婉拒採訪,唯獨一個傻大姊接受採訪,沒錯,就是我老娘本尊。連我老爸在美國都看到老婆上電視,氣得打越洋電話回來大罵:「大家都怕陳進興不敢接受訪問,只有你在那邊高談闊論,這下陳進興都看到你的臉、知道你住幾號幾樓。接受採訪就算了,為什麼臉沒有遮起來?!」


節儉成性的老爸就這麼隔空開火,念了好幾十分鐘,完全忘了自己是在講國際電話,我老娘耳裡的那顆珍珠大概就是這次被唸出來的吧!


事後回想起來,好在那天老爸去了美國探親,要是換成老爸出門遛狗,按照個性老爸鐵定會上前詢問可疑的陌生人,何況是長得像陳進興的人!這一問之下會發生什麼事情就無法想像。


好在那天我動作慢吞吞的穿鞋,要是快了一步跟我姊一起上頂樓,也許兩人一狗早已經一起投胎去;反之,要是太慢上樓只有我姊一個人在頂樓,也許有可能發生更加糟糕的情況。


好在有豬豬那秋田+狼犬的壯碩體型以及吠叫聲發揮了恫嚇作用,讓陳進興不敢輕舉妄動。


太多的好在,讓我們幸運地沒有成為別人茶餘飯後談論的可憐受害者。


這段插曲有印象的人應該沒幾個,唯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與厄運擦身而過的幸運。


談到這,不曉得有多少人慶幸陳進興是在廢死議題沸騰之前就已經伏法?而不是在某年特赦之後,才赫然發現這類重大刑犯居然住在你我隔壁! 


殺人是殘暴的,死刑是粗糙的,但是請問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能夠給予這些手段兇殘的人一個懲罰,給受害者家屬一個公平的回應?


終身監禁嗎?不過只是給他們等待特赦之後大展身手的機會!


精神治療嗎?犯案之後裝瘋賣傻?治療完成後繼續未完成大業?


如果今天支持廢死的人大部分都是受害者家屬,那我必須佩服、稱讚他們的智慧與勇氣。尚未經歷過切身之痛前的人,沒有資格談論廢除死刑的議題!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兒童節闖關活動

20097209541784709  


小米葛格讀的這間國小在兒童節當天都會安排特殊活動,還頒發特赦令:「兒童節當天早上,上課與下課的時間是相反的!」意思就是上課十分鐘,其餘都是下課時間。


去年聽到這個消息我還有點不可置信,不過也覺得挺有意思的,小米更是開心得不得了,我想4/4當天整間學校應該會進入無政府狀態吧!(需要鎮暴警察待命?)


去年學校安排的活動是大型充氣玩具(有人想歪嗎?←斜眼看)有溜滑梯、彈跳床之類的,雖然我沒有擔任志工媽媽直接參與,但光是聞到小米回來時身上散發著濃濃汗酸味的衣服,就知道整個上午這件可憐的衣服大約是處在濕了又乾、乾了又濕的爆肝工作狀態!


另外還安排了闖關活動,去年一年級的內容好像是注音符號之類的,詳細內容記不得了,每闖過一關就會得到十元點券,點券可以在學校合作社內消費。依稀記得小米去年好像有一關沒過,得到了50元點券,當天馬上跑去福利社買了文具通通用光光,開始擔心這傢伙會不會是標準月光族!也許還會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成為日光族!?(還好我有遠見生了三個...)


今年兒童節仍舊有安排闖關活動,不過沒有大型充氣玩具了,據說是經費不足以及去年志工家長反應:「小朋友玩得太激動,常常摔出軟墊外,勞苦功高的志工家長們就得化身蜘蛛人、蝙蝠俠還是鋼鐵人之類的飛撲救人。這些動作對於"咖逃呼"年久失修的前中年期爸爸媽媽們來說,除了體能負擔太大之外,還會多出一筆撒隆巴斯醫療費,因此決定停辦。」


對小朋友來說少了充氣玩具當然難掩失望神情,不過光是上下課時間倒置就已經夠讓他們HIGH翻天了!


今年已經是小二,闖關內容不能免的還是有包括課業部分,另外還加入一項生活技能考驗:綁鞋帶。


當我拿到通知單的時候腦中快速閃過兩個念頭:


1. 要為了參加闖關而特地再去買一雙綁鞋帶的運動鞋嗎?一個月前才剛幫他新買了一雙鞋耶!


2. 沒有綁鞋帶的鞋子要怎樣練習綁鞋帶?


接著又立即閃過兩個答案:


Ans 1. 預算不足加上家裡已經有太多因為一時需求而買下的扯鈴、跳繩、毽子、網球、足球...因此予以駁回。


Ans 2. 沒有鞋子可綁沒關係,脖子洗乾淨點拿來綁絲巾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金架係摸蜆仔兼洗褲,一兼二顧!!!


然而,腦中暫存記憶體甚為短暫的我,就在放下通知單的瞬間,立馬把這事兒給拋諸腦後。一直到兒童節前一天在小米的提醒下才猛然想起,母子兩人展開蝴蝶結綁法惡補大作戰!人的潛能是無窮的,其實只要短短十分鐘就足以學會如何綁蝴蝶結,也許形狀不是特別好看,不管怎樣,反正就是會了!


雖然脖子在綁結的過程中有幾次因為不小心勒太緊而害我差點跑去插隊!好在總是學會怎麼打蝴蝶結了,只是記得把大蝴蝶結打成小蝴蝶結啊,兒子,為娘的精神與你同在!(握拳)


當天依舊玩得開開心心回家,還帶回兒童節禮物:另一組跳繩(我要拿去網拍啦!)


今年有進步,拿到點券之後沒有當日光族馬上用光,只用了20元幫自己買了一條項鍊(不知怎麼搞的讓我想起棒球明星都很愛戴手指粗的金項鍊),另外花了20元幫同學買項鍊?!


在這要親情喊話一下:兒子啊!在為娘的還沒項鍊可戴之前,你可不可以不要先幫別人戴項鍊啊!(乾笑)


nunumt1987-20130305133144  


↑  沒圖可用可不可以不要用?再不然可以學水果自己DIY動畫,要什麼有什麼!不要硬生生把好好的英雄變成通緝犯!


 


後記:學會綁鞋帶之後小米三不五時的就嚷著要買一雙綁鞋帶的運動鞋,不然他會忘了怎樣綁鞋帶(真是冠冕堂皇的好理由)。上個禮拜終於給他等到原來的運動鞋右邊鞋底磨平還磨出一個洞,馬上拖著我去買鞋子。到了鞋店才發現,原來要買綁鞋帶的鞋子還不太容易,現在小孩的鞋子幾乎都是魔鬼氈,綁鞋帶的鞋子真的最少要二年級以上才買得到合腳的尺寸。


忘了自己是從何時開始穿綁鞋帶的鞋子,只是像魔鬼氈這類設計的方便與普及性,也似乎讓一些原本應該很自然就學會的生活技能反而必須以另一種型態附屬於學校課程之中。不知道三年級闖關活動內容是什麼?好期待!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貓的報恩(屎尿篇)-橘子清潔劑

d200730    


(圖片引用自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119/129263.htm)


新聞曾經報導野貓因為曾經受惠於人,之後便不間斷的送上捕獲的各式獵物,以報答恩情。雖然也有動物行為學家表示,這種行為只是因為貓覺得人類是遜咖,沒有打獵能力,如果沒有他們幫助可能會活活餓死,所以很慷慨地分享食物而已。


不論真正原因為何,畢竟這些貓都是出於善意,雖然每天要處理五花八門的新鮮獵物應該也是會讓人有想抱頭的感覺吧!


我家附近的野貓群族們也會做出類似舉動,只不過不知道他們想要報的是哪一條恩便是!(暗自反省)


家裡附近的野貓們比新聞裡的野貓更勤勞,不只不間斷,還每天照三餐報到,只不過留下的不是獵物,而是比獵物好上百萬倍的黃金千萬兩!!!


別人有點石成金的能力,我需要的是點屎成金的特異功能,真的是好一個聚寶盆啊~~~(誰想要請喊右)


親愛的喵喵們,就算我於你們無恩,至少也跟你們無仇啊,我光是幫自家三隻小犬把屎把尿已經足夠了,下次來拜訪時請不要客氣,兩手空空兩串蕉即可喔!


為了請離這群喵喵們,我上網爬了好多文,最後的結論就是貓怕酸味,因此每次吃完橘子、檸檬...等柑橘類水果,必定留下果皮放在院子裡,希望這群嬌客們能夠不再天天來拜訪我。


只是放了這些果皮雖然好像有讓喵喵們敬而遠之的假象,可是卻又造成另一個生態問題:蚊蚋叢生!沒了貓卻滋生一堆小蚊子,到底哪種比較糟糕?


而且果皮放置太久也會發霉腐爛,看了也是不太舒服,清掉果皮之後貓咪們馬上大舉揮軍入侵,一次補足好幾天的量!!!(跪倒舉白旗)


但是身為人母的我可是不能輕易放棄的,必須要有屢敗屢戰的認知,得為孩子們樹立百折不撓的好榜樣!(事實是我討厭輸給一群喵咪們而已)


剛好妹妹學校課本教了一個方法製作橘子清潔劑:


1. 把橘子皮擦乾淨,果肉吃掉(廢話)


2. 撕成小片


3. 浸入95%酒精裡3-4天(酒精高度約比果皮多出一半)


果皮泡95%酒精基本上已經是初階製作精油的步驟,因此作出來的橘子清潔劑有著濃郁橘子香味,拿來去油解膩相當不錯用,尤其用在灶台去油汙特別好(雖然必須承認清潔力比起某些化學清潔劑還是稍微遜色),但是絕對沒有化學殘留、化學香精的刺鼻味,擦拭後也不用一再以清水洗淨,因為有酒精成分會自行揮發。


剩下來浸過酒精的果皮能幹嘛呢?決定給予重責大任 ─ 放在院子裡驅貓趕蚊子!相較之前把未處理的果皮直接丟院子,這次也許因為多了酒精味似乎沒有引來太多蚊蚋,而貓咪們好像也漸漸不來了咧!(小聲說)


夏天又到了,蚊子數量直線上升,我最近看了篇文章又想在院子裡弄個魚池一來美化環境,二來可以吃掉蚊子的寶寶 ─ 孑孓。正當要著手進行的同時,轉念一想要是在院子裡養魚,不知道會不會把我家院子變成貓咪獵場?到時所有貓咪呷好倒相報,全部跑來這吃喝拉撒那可不就不只是黃金千萬兩的問題而已了!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近日二三事

人的惰性真的不容小覷,不只好一陣子沒寫部落格,連鄭多燕都不跳了,發懶得厲害咧!(肥肉橫生)


清明節連假期間,我老娘(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就開始叫我媽為老娘!寫下來雖然很怪,可是就這樣吧!)排了膽脂瘤手術,四天假期剛好全部拿來開刀住院,好處是讓我們免去上班要請假或是不知把小孩往哪丟的麻煩!


先簡略介紹一下膽脂瘤(珍珠瘤)是何方神聖:


膽脂瘤是慢性中耳炎引發的其中一種疾病,初期毫無症狀,後期會造成聽力喪失、頭昏、眩暈、耳鳴、顏面神經侵犯,有時更侵入腦內,形成腦膜炎、腦內膿腫等,還會腐蝕骨頭,即便開刀處理還是會有復發可能。我老娘一直以來就有鼻竇炎、中耳炎的問題,鼻竇炎早已經開過刀,現在輪到中耳炎挨刀!


想想我老娘開過的刀還真不少,從我國小開始就動過一次婦科手術,結果台安醫院醫師把我老娘的子宮、卵巢一併摘除,完全沒有事先告知。只在事後輕描淡寫的說:「反正你孩子都生三個了,這些器官也用不到,趁早拿掉避免病變!」換做現在少不了一場醫療糾紛!


老爸因為值班關係,一天休假一天當班,因此這次老娘開刀是我外婆跟老爸輪流照顧,而我們三個小孩就自己留在家裡自生自滅...直到現在都還忘不了那種突然間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的恐懼感。


忍耐了好幾天後,終於可以到醫院探望老娘,下課後我直接穿著學校體育服去醫院,一見到老娘多日來的辛酸湧上心頭,立馬哭成豬頭,接著還被我外婆罵到臭頭。因為體育服一身白帥帥,加上我眼淚完全止不住,外婆站在旁邊一直罵我不要觸霉頭,最後索性把我趕出病房,可我只有越哭越慘的份。


接著老娘又開了鼻竇炎、靜脈瘤、再來就是現在這次膽脂瘤。


幾個月前我老娘突發顏面神經失調症狀,剛開始以為是小中風,後來醫師診斷為受風寒侵襲,中西醫並進之後確實有相當改善,但仍然有些微不自然。加上耳屎大量快速增生,而且硬得跟石頭一樣,三不五時就得上醫院處理,後來建議醫生照斷層之後才發現,原來是膽脂瘤作怪,我老娘的聽小骨已經受到腐蝕。


據醫師判斷,顏面神經失調應該也是受到膽脂瘤壓迫而造成,為免侵蝕到腦部,因此決定開刀處理。手術目的主要是清除耳內膽脂瘤及其餘孽、植入人工聽小骨及耳膜重建。


IMG  


↑  上圖紅線圈選處,就是遭到腐蝕的耳骨,已經成為一個黑洞。


 


手術時間蠻長,大約三至四個鐘頭,醫生說是因為膽脂瘤貼在顏面神經上的緣故,因此顯微手術時間較長。幸好手術成功,目前癒後良好,但醫生考慮到我老娘年事已高,擔心人工聽小骨產生排斥問題,因此這部分並未重建。


術後會有暈眩症狀,年輕人一般需要三天才會慢慢回復,長輩最少需要一周的時間,因為擔心老娘一人出院回家會發生危險,因此出院後接來我家伺候,一天餵她六餐,比照坐月子處理,看我娘最胖可以被我餵到幾斤(喂喂喂)


目前術後約二周,暈眩感已經不存在,但行動仍舊需要緩慢,避免大幅度快動作。


這次手術我娘決定在新店慈濟醫院,幾年以來看病及陪病的經驗讓我對慈濟醫院醫護人員的多元化及兼容性刮目相看!


這裡有化著大煙燻妝的前衛護士、晚上十一點還在病房跟病人寒暄的熱情護士、永遠用咖稱對著人的翹臀護士、半天打不出個屁來的酷酷護士以及換藥時感冒卻不戴口罩,企圖用鼻涕與病人水乳交融的住院醫師...最重要的當然還有一拖拉庫梳著包包頭的師姐以及師兄們。(咦!話說我老娘也是包包頭師姐之一咧!)


關於慈濟的爭議不用我贅述,基於為善助人的出發點是好的,也應該有人很喜歡這種張燈結綵喜洋洋的熱鬧氣氛。但是每天都有不同批的師姐到病房殷勤探病,問得盡是些不著邊際或是同樣的話,再不然就是手牽手大合唱:「祝福你,福壽與天齊...」(這是周星馳吧)。次數多到讓我快壓抑不住想把他們轟出去的衝動!(小心被打入十八層地獄)


尤其老爸最後住進安寧病房之後,除了師姐每天照三餐問候不說,還有趁亂踢館的耶穌來賜福,不曉得真主阿拉等下會不會也來秀個神蹟參一咖!


住院的日子甚至是人生最後一段路,都不是什麼舒服的經驗,有人可以說說話抒發心情,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如果能再多用點心,針對志工們(尤其是派駐重症、安寧病房)做些事前醫療專業教育,讓志工們稍微深入了解疾病,而不是連病名甚至病人到底得了什麼病都不清楚的狀況下就上場摸瞎打仗。畢竟,在膚慰人心的同時,還能夠發揮同理心,相信應該會有更好的效果。


出院接來我這住之後,兩隻小的都跟我老娘如膠似漆,形影不離,每天晚上搶著要跟阿嬤睡覺,把我這個娘棄諸腦後!這點真的是意外中的意外,因為我最多每周回娘家一次,回娘家的時間他們也很少跟阿嬤有太多互動,沒想到竟然能這麼投緣!


我娘剛來頭兩天還需要人攙扶才能走路,兩個小傢伙一看到阿嬤站起來,馬上衝向前擔任小拐杖的工作。看到阿嬤拿出藥袋,迅速搶著去倒水給阿嬤吃藥,還會問水夠不夠熱、會不會太燙?連吃飯都開始耍幼稚要阿嬤餵才行。午睡時間是嘟嘟的專利,因為姐姐上學不會跟他搶著要跟阿嬤睡覺。到了晚上,兩個人倒也會一人一天,輪流排班擠在阿嬤身邊,還變身無尾熊緊緊抱著阿嬤咧!是說他們跟我睡覺的時候也沒像沾了三秒膠一樣黏著我啊?!(想不通)


哥哥因為年紀比較大不好意思上前攪和,只在私底下問我:阿嬤再住三天就要回家囉?請阿嬤多住幾天嘛!週日還請了個早,親自下廚煎了一片號稱「超脆超酥蔥油餅」指定要給阿嬤品嚐,還叮嚀我這個娘千萬不要企圖染指那片無敵蔥油餅!


一直到阿嬤要回家的最後一天,哥哥才默默地拿著鬧鐘偷偷擠到床上跟阿嬤  ㄎㄟ \  燒 !兩隻小的也很識相的把最後一夜禮讓給哥哥。


也不知道是我前陣子說太多次煮飯給我自己父母吃的次數遠遠少於煮給公婆吃的次數,所以才有這次可以好好把我老娘養肥的機會?不過看來以後還是不要亂說話比較對!


老娘在我這住的一周大約是我到目前為止煮飯煮得最勤的一周,加上老娘吃素,倒真是需要看些食譜才知道怎麼煮才好吃。不過我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老媽還沒餵胖,我已經先把自己養肥了!由此可證,我是肉食動物,不適合呷菜!!!(爛藉口)


這次開刀因為是由耳後進行,基於衛生以及方便照護的原因,開刀前需要將耳下約五公分頭髮淨空。老娘超級在意自己那條光禿禿的跑道,一直在想怎樣才能遮醜,先是企圖用頭髮遮掩,發現欲蓋彌彰,接著要我幫他買帽子...


最後是去給美容院洗頭的時候,老闆娘幫忙編了很青春的斜斜麻花辮,然後在右耳的地方夾上夾子裝飾兼遮掩,只能說看起來又有朝氣又完美,老娘可滿意了,要回家前特地又跑去找老闆娘幫忙編個美美的辮子,才心滿意足地去回診!


 2013-04-15_09-24-14_461  


只住了短短一周,老娘就迫不及待的要回家自立自強,任我說破嘴,三個孫子軟語相勸都沒用,實在是固執到有剩!好在還有兩個未婚的阿姨能勻出時間輪流去陪我老娘,幫忙打理三餐還能注意居家安全。


看到三個這麼貼心的孩子真的很感動,要謝謝兩位阿姨二話不說馬上當起救火隊接棒照顧,還要感謝老爺大人有大量能接受老娘住這調養,更要感謝公婆成全能讓我在最需要的時候接老娘來休養幾天。


感謝這麼多人了,怎麼還沒有人遞獎盃來咧?(擦口水)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BBC影集 In The Flesh - 行屍肉心 / 復生 - 第一集

p1903312859  


p1903314177  


↑  個人認為以上這些台詞很能點出影集重心。


 


這部影集是前陣子FB上的陰屍路社群遊戲玩家推薦的迷你影集(三集)2013/03/17首播,2013/3/31最後一集,剛好適合我這種沒辦法老是追影集,或是遇到長篇連載就馬上失去熱情的人。


說到長篇連載勢必得提一下漫畫,連載千年也不厭倦的漫畫多到數不清,近期最讓我詬病的則是邱比特的惡作劇系列第三部 ─ 慾望印記。北崎拓這系列前兩部都有見好就收的使命感,唯獨這部落入歹戲拖棚的窘狀,雖然比起動輒上百集或是連載到原作者生死兩茫茫的情況而言,這部目前只出了短短十集(臺灣),可是到後期一直打結在 to 3P or not to 3P的狀態下,氣血不順到讓我需要配合鐵牛運功散才能勉為其難的服用!


 


 


以下有劇情介紹


 




 


 


言歸正傳,In The Flesh (BBC官網) 大陸翻譯成行屍肉心或復生,前者感覺上應該是搭行屍走肉的熱潮而取的名字,後者較符合劇情,可是似乎少了點張力...(那你自己翻翻看啊,不要只剩一張嘴!)


殭屍電影風行了這麼多年,從年初殭屍哪有這麼帥(Warm Bodies)開始,逐漸脫離與血肉橫飛、腦漿四濺畫上等號的歷史;而進入探討殭屍內心世界(還是很不習慣)為主軸的新紀元,這部影集應該會把這股風潮推向高峰。


目前只看了第一集,本劇主角都是年輕生面孔,在IMDb幾乎查不到任何資料,因此只介紹劇中姓名。


劇情介紹:


男主角Kieren Walker是一個PDS(Partially Deceased Syndrome)患者,所謂PDS(直接翻譯是半死症患者)就是被治療後逐漸回復人性的前殭屍。


英國政府在控制住殭屍疫情之後,開始對部分殭屍進行集中管理及改造治療,並獲得良好療效,對治療沒反應的應該還是被處理掉。只要不停藥,PDS患者就不會產生任何有害行為,在外型上除了眼睛、膚色及原來存在的傷口無法復原;內在副作用則是當殭屍時的記憶有時會閃現以及不能進食之外,其餘皆跟原來沒兩樣。


ITF-3  


 


Kieren Walker就是一個被治療好後被放生回家鄉(Roarton)的青少年,而Roarton正好是反PDS最激進的城鎮,因此Kieren的父母接他回家之後完全不敢聲張,而Kieren的妹妹Jem則是HVF(Human Volunteer Force,疫情正熱時對抗殭屍的民間組織)菁英,面對死而復生的哥哥有著兩難情緒。


ITF-1  


↑  Kieren變身三部曲,由這張完全變態圖顯示,Kieren適合走殭屍型男路線,回復正常人的樣子讓我想起美國派的主角(好弱)。


ITF-2  


↑  害他父母一時之間哭笑不得。老爸的臉長得有點像絕地任務及綠色奇蹟的David Morse。


ITF-4  


↑ HVF發起人Bill Macy(左)與教會牧師兩人強烈反對政府讓PDS患者返回社會,並在Roarton帶頭撲殺PDS返鄉患者。


ITF-7


↑  Kieren時不時回想起自己最後一次與夥伴捕食人類的畫面,並對此感到內疚不已。這根本是FEDEX屍命必達的廣告。


ITF-6


↑  Jem趕回家通知父母,Bill Macy即將率眾前來捕抓Kieren,Kieren老爸趕緊抓起狼牙棒護身。


ITF-8


↑ 老媽立馬抓起手邊傢私 ─ 德州電鋸殺人狂上網拍賣的二手電鋸,梗梗梗的守護兒子!


 ITF-9


↑   結果Bill Macy這次的目標是一直由窗縫偷窺的另一名PDS老太太患者(我一直以為老太太會是密報的抓耙仔)。


面對戴上有色隱形眼鏡的老太太Bill Macy還是無法痛下殺手,硬是叫他拿下隱形眼鏡才一槍處決他。


只是沒料到處決完老太太之後,一回家馬上得知軍方找到兒子Rick,欣喜之餘卻發現Rick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而是成為自己深惡痛絕的PDS患者並即將返國。


這部影集有二個地方讓我聯想到The Walking Dead,因為Kieren姓Walker,而他的好朋友(兩人似乎有點曖昧不明的情愫)叫做Rick(Bill Macy的獨生子),不知是有意或巧合。


另外HVF領導者Bill Macy的發音與mercy發音相近,似乎也在藉由衝突性帶出影集思考的出發點,不論這群PDS患者在處於殭屍狀態時,曾經捕食人類,或是經過改造治療之後成為半人半殭屍,似乎都毫無選擇權可言,而讓他們脫離殭屍狀態的政府,以及整個社會從驚懼到回復常態,最需要的似乎就是憐憫與慈悲心。


雖然只看了一集,但影集主線應該脫離不了


1. 至親曾經成為喪失心神的殭屍卻又再度回歸的矛盾情結以及社會接受度


2. PDS患者如何自處


3. 宗教在災難發生時所引發的效應


很多電影都曾提到宗教在面對所謂demon/devil/evil所發揮的作用,善的方面是大眾認知的範圍,不用多所著墨。但是當災難發生時宗教卻經常性的淪為最強的加害幕後推手,影集中兩位主導者其中一位就是教會牧師,他所扮演的角色正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嚼舌根、借刀殺人,美其名為斬妖除魔(這明明是道士的職權)替天行道,實際上卻有可能是最會玩弄權謀的藏鏡人。


一不小心涉及嚴肅問題,我果然有一秒鐘變冷場的天賦 Orz


整部片的英國腔讓殭屍感覺變得比較高貴有格調(並不會,殭屍好像只會黑~黑~黑~的叫吧)目前網路上已經有前二集,期待第三集最終章,還是一樣,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宜蘭行 -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Day 2 (夜宿風箏小木屋)

離開玉兔鉛筆學校之後馬上轉赴預定夜宿的風箏小木屋(容後介紹),隔天原本預計前往冬山河親水公園或是傳藝中心,但是因為天氣突然爆熱,臨時決定前往路上偶遇的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遠望園區鬱鬱蒼蒼,枝繁葉盛,應該很適合在炎熱的天氣下閒逛。


林業園區是由昔日林場重新整修而成,主要在介紹以及重現羅東林業往日繁盛時期的面貌,林業工作人員生活以及當時所用的火車、鐵軌、火車站...。


進入園區沒多久即見到兩旁堆放的巨大檜木、樟木...,濃濃香氣凝聚於空氣中,讓我這個木頭控好想搬一根回家(放哪)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老火車頭


↑  退役老火車頭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輕型二輪推車  


↑   鋸下來的木頭切小段之後,可堆疊於輕型車上以人力運送。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鐵軌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高架鐵軌


↑  放眼所及到處都是鐵軌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修羅滑道


↑  修羅滑道:大型原木的溜滑梯。原木運送困難,因此當時依地形建造適合的坡道讓原木順勢滑下,以便收集,省卻不少運送上的時間及人力。


小朋友當然二話不說以餓虎撲羊之姿大玩特玩,照片左下還有準備幾段木頭可用來模擬當時情景。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日式建築1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日式建築


↑  園區中四處可見的日式建築。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課程表  


↑  園區為小朋友開設的各項課程,其中9/7及9/28的水中忍術破解班讓人不由自主地打起手印!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火爐


↑  園區裡有設立很多館別,我沒有一一去記,這個館在於重現當時在太平山林場上的林業工作人員住宿環境。


火爐是林場濕冷環境必備好物,一來可取暖,二來順便燒開水,再來可以在爐火上頭架起架子烘乾衣服。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古蹟地圖  


↑  原木從山上運至山下路線圖。山上道路以小火車運送,兩座山之間以流籠吊掛傳送,重複數次才能將木材送至林場。


當年臺灣林業帶起百業興盛,背後的故事令人回味無窮。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古早味櫥櫃


 ↑   食物櫥櫃,裡面還有擺放塑膠製食品陳列,很久以前我家也曾經有一個。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老門閂


↑  古早味門閂。盤古開天的時候我家也是用這種門閂(請問您老是哪個年代的人)。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原木辦公桌


↑   原木辦公桌。這張辦公桌應該沒有經過太多上漆處理,表面留有使用過的痕跡、凹陷以及原木長期使用後的光滑手感。(木頭控又要發作了)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浴桶


↑  原木浴桶。前方還有可以加木炭的凹槽,可保水溫不變。


p.s.不得不承認妹妹跟胡瓜同天生日的事實!(無語問蒼天)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旋轉式撥號電話  


↑  古早味旋轉式撥號電話。館內有好幾隻展示用。


小米:XXX您好,是,是,好的好的,等下回您電話(完全模仿本人)


妹妹:喂~(尾音)嗯~~~(拉尾音)好啊~~~~~(拉尾音加長版)


嘟嘟:喂...喂...喂...根本沒人講話!詐騙電話!(喀擦掛回去)


因為電話掛上後會響個沒完,三個小傢伙光是跑來跑去接電話就玩得不亦樂乎。


此時背後靈突然冒出來


解說人員:我要訂三個排骨、二個雞腿便當


三顆種籽:.............(一哄而散)


解說人員:打錯囉!喔,對不起!


三籽孃旁白:每個人都有演戲的天分,只要你放對地方(飄走)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竹林車站


↑  老車站重現。不遠處也時有真的火車隆隆開過,很有臨場感。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火車車廂


↑  退役老火車頭及車廂。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火車車廂ps版


↑  惡搞版。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開鍘


↑  別別別,不要開鍘啊~~~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走鐵軌


↑   鐵道清道夫。三個人忙著把鐵軌上的落葉及木屑清乾淨,因為這樣火車才不會出軌~~~(老媽請你們掃地的時候有這麼認真,我就阿彌陀佛喔~~~)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文創區


↑  林場房舍改裝為文化創意館。


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熱爆了  


↑  快熱爆的一天!女胡瓜再度現身!你明明沒有看過胡瓜,快把胡瓜臉收起來!


累翻  


↑  又熱又累,上車全部昏倒~~~


林業園區占地很大,環湖步道沒能走完,還有一些DIY課程受限於時間沒能體驗到。園區內大部分地方樹木枝葉茂盛非常涼爽,適合不用趕進度跑行程之攜家帶眷、扶老攜幼大家一起來。


 




 


離開玉兔鉛筆學校之後馬上轉赴預定夜宿的風箏小木屋,此行見識到宜蘭民宿真的很多,沿路民宿指標整齊劃一,我們住宿的這間在很裡面的裡面再裡面的裡‧面‧!就像是你參加禮物交換大會,抽到一個又大包裝又精美的禮物,撕開一層還比一層美的包裝紙之後只看到放在豌豆公主床墊下的豌豆!(兩者完全沒關係)


周遭除了稻田就是住家,沒有明顯地標,不算好找。(豌豆那麼小當然不好找)


若要前往住宿,建議吃飽後儲存戰備存糧再前往,因為我們就是九點左右巴豆妖,又開車出來,看著四通八達的田埂完全不知道方向,不小心開進一條封閉道路,倒車時因為太暗差點全家一起去種田。還好有人體GPS(本人)在車尾導航才免遭此劫!


小木屋有烤肉區,這個方法應該可以在餓肚子或是跌到田裡之間做個緩衝,至於食材要自備或是可以請民宿主人代勞尚待詢問。


風箏小木屋上往下拍


 風箏小木屋內部


↑  小木屋內部:兩邊有閣樓,上下共有四張床,最多可睡八人。


三個小傢伙一看到樓梯只能用瘋了來形容,爬上爬下的次數一人最少50次起跳吧!看得我頭都暈了!


雖然剛開始有小老鼠上燈臺的戒慎恐懼感,爬了幾次之後個個發現自己變成身輕如燕,來無影去無蹤的科學小飛俠之後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要退房的時候,三個人一直拖拖拉拉,捨不得離開,直說讓我再爬一次樓梯,結果不知道爬了幾次才讓他們甘願走出木屋。


嘟嘟更是語帶不捨的說:要是我們能夠一直住在這,不知道有多好~~~


木屋空間睡八個大人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如果八個大人同時在樓下活動,空間就顯得很小了。


小木屋計費方式與一般不同,採人頭收費制,人越多單價越低,但是個人認為像我們這樣住五個人差不多,比較輕鬆,住到八個人大家的手腳可能會一路相連到天邊!


風箏小木屋後陽台


↑  小木屋後門出去是陽台,相連木屋陽台可互通。


風箏小木屋可打通


↑   相連木屋內部也有門可以互通,若是幾個家庭或團體一起出遊,可以預訂連棟木屋,彼此互相照應,應該會更有趣。


風箏小木屋閣樓


↑  小木屋閣樓。三個都指名要睡閣樓,結果只有小米一個睡樓上,兩個小的還是跑下來跟我擠,一來是關燈之後他們有點怕怕,二來是我怕他們晚上想起床尿尿的話會因為環境不熟一腳踩空摔下來。


風箏小木屋入口夜拍


↑  小木屋入口夜拍,每棟木屋門口都有一盞燈,除了照明用之外,應該是用來吸引蚊蟲,避免進入室內。因為老闆有交代,玄關的燈不建議開,會引來蚊蟲。


風箏小木屋外觀夜拍


↑  小木屋外觀夜拍。我們住宿的這排木屋背後不遠處就是冬山河。


風箏小木屋外觀晨景


↑  小木屋晨景。郵戳應該換英文,可以當明信片魚目混珠假裝自己去歐洲玩!


  冬山河


↑  冬山河


冬山河河堤步道  


↑ 晨起在冬山河河堤步道。很長的河堤,一早就有好多路跑者,感覺像是在晨訓,因為都是成群結隊而且速度很快,每個人都臉不紅氣不喘跟我說早安。


可以跟民宿主人免費借用腳踏車,一般腳踏車及親子車都有,但是沒有小朋友騎的,老闆說因為客人不愛惜馬上就壞,後來就不再準備小孩車了,有點可惜!


風箏小木屋第一排


↑  第一排木屋,建於水面上。


風箏小木屋第二排


↑  第二排木屋,唯一不臨水


風箏小木屋第三排


↑ 第三排木屋,我們住宿在這排,背後是冬山河。


風箏小木屋早餐


↑  早餐。以民宿而言,20幾道菜真的超級豐盛,民宿阿嬤坐在旁邊一直問大家有沒有吃飽,準備隨時補充不足菜色。


原本以為早餐只有稀飯,有點擔心,因為三個小的通通不吃稀飯。還好有乾飯、饅頭、豆漿,還有現炒青菜,菜色豐富,有好幾道醃製的瓜類也是阿嬤自己醃的,吃好飽。


風箏小木屋餐廳


↑  用餐處。腳下木板有點吱嘎作響,深怕吃到一半會跌下水裡。


風箏小木屋風箏  


↑  為何叫風箏,因為民宿阿公很會做風箏,牆上掛了好幾隻風箏。


整體而言,風箏民宿都在水準以上,民宿外觀有特色,周遭環境很不錯,尤其有小孩的一定會玩得很開心,但是不愛小朋友爬高爬低或是會擔心摔下來的就不建議前來住宿了。


瑕不掩瑜區


本著歐巴桑雞蛋裡挑骨頭的欠扁精神,一定要補充一下可以改善的地方。


風箏小木屋屋後水溝


↑  在木屋及冬山河河堤之間有條小水溝,沒有味道,但水色混濁,且木屋下堆放雜物,破壞整體景觀。


風箏小木屋-瑕不掩瑜  


↑   屋頂角落蜘蛛絲。因為有閣樓的關係,才能看得這麼仔細,一般住宿大約也不會注意到屋頂牆角吧!


床墊偏硬(也許是個人喜好問題)


浴廁偏小:


民宿浴廁分兩邊,分別在入口的左右手邊,一邊是浴室,一邊是廁所,這種設計的好處在於上完大號之後可以趕快跑到另一邊洗澡,不會被自己薰死。


因為民宿外觀採三角形建築,因此進入浴廁後,屋頂是斜一邊的,較高的人應該會覺得伸展困難。


風箏小木屋-小蟲


↑  不知道是因為靠近水邊或是民宿主人自己種蔬菜引來的昆蟲,傍晚時分會有很小隻的蟲子成群飛舞。當你走過去,蟲子會讓出一個人形給你,雖然不咬人,可是我討厭昆蟲,所以還是覺得很恐怖!不過因為蟲子真的很小,不注意還會以為是風沙,所以三個小傢伙反而沒有太大感覺,只是一直用手揮開。


另外因為分上下兩層,冷氣裝在一樓,雖然有吊掛電扇上下各一支,但猜測夏天閣樓應該會蠻熱的。不過因為鄰近水邊,說不定晚上開窗反而更涼爽,不得而知。


(以上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宜蘭旅-週記


宜蘭旅-週記-1


宜蘭旅-週記-2  


↑   小米的週記。平常引以為苦的作業,這次洋洋灑灑寫了三面,寫文章果然還是得有感才行。